在剛熱播完的"知否知否當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中,汴京昔日的繁華仍記憶猶新,跟隨著記憶的腳步,2019年4月14日至4月24日,國聯公司的員工們乘著現代化高鐵前往了中原腹地——河南。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國聯員工們先后在包公祠了解了鐵面無私的包拯大人的一生,又在清明上河園領略了河南風情。
來到河南,就一定要去大名鼎鼎的少林寺。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龍門石窟作為河南另一大代表景點,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都說洛陽牡丹甲天下,國聯員工們都慕名而來。牡丹園內,中晚期的牡丹爭相怒放,真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欣賞完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穿過馬路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馬寺。
白馬寺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
隨后,國聯員工們來到了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關林。
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關林的建筑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筑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筑物。
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后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檐樓閣,構筑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這趟行程的最后,國聯員工們乘船在中華母親河——黃河的懷抱里瀏覽了一番,在看過了佇立在黃河南岸的同盟山上的炎黃二帝塑像后,為這一趟河南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